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知识 > 健康知识 > 产科
产科
正确认识“艾梅乙”,坚决反对家庭暴力
来源: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时间:2025-01-20 09:55 阅读:

  在社会的复杂肌理中,“艾梅乙”与家庭暴力如隐匿的荆棘,无情地刺痛着无数个体与家庭。对它们形成正确认知并坚决抵制,是构建健康、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一、“艾梅乙”:了解是防控的基石

  什么是“艾梅乙”

  “艾梅乙”,即艾滋病、梅毒和乙肝,这三种疾病犹如潜伏在暗处的幽灵,悄无声息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缺陷或丧失。艾滋病具有潜伏期长、传染性强、难以治愈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预期寿命。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梅毒螺旋体可在人体内长期潜伏,并在一定条件下重新激活,导致各种症状的出现。梅毒的病程复杂多变,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如皮肤、骨骼、心血管、神经系统等。

  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等途径传播。乙肝病毒在人体内长期存在,导致肝脏损伤和炎症,严重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艾梅乙”与母婴传播

  “艾梅乙”这三种疾病均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如果孕期发现这些疾病,不进行规范的治疗会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或在分娩时和喂养过程中传染给宝宝,对宝宝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若不干预,艾滋妈妈发生母婴传播的几率约为20-45%。梅毒妈妈发生母婴传播的几率可高达50-80%。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产妇发生母婴传播的几率平均为5-90%,取决于母亲HBeAg是否阳性,或HBV病毒载量高低。

  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免费项目

  1、孕产妇在首次孕期保健时可享受免费检测“艾梅乙”

  2、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可在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的机构享受免费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及48小时内的早期诊断检测治疗,其所生婴儿可在分娩机构享受免费的预防性治疗。

  3、发现梅毒感染孕产妇,应尽早进行免费的规范治疗,其所生的新生儿,出生后即实施免费的预防性治疗,并获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免费的随访服务。

  4、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的新生儿,可在分娩机构享受免费乙肝疫苗、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注射,在完成最后剂次乙肝疫苗接种后 1-2个月(即孩子在7-8月龄时),将享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免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的检测。

  “艾梅乙”,预防工作刻不容缓

  针对“艾梅乙”,预防工作刻不容缓。安全性行为是首要防线,正确使用安全套能极大降低感染风险。对于共用针具吸毒、输入未经严格检测的血液及血制品等高危行为,必须坚决杜绝。同时,知晓自己的感染状况至关重要。通过定期检测,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感染的孕妇,规范的母婴阻断措施必不可少,这能有效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让新生命免受疾病的威胁。为了孕育健康的宝宝,建议夫妻双方做好婚前、孕前及孕期检查,准妈妈们在孕期需要按时产检,对“艾梅乙”的感染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二、家庭暴力:打破沉默,守护家庭安宁

  什么是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绝非家庭内部的小事,而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它涵盖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等多种形式。身体暴力最为直观,拳脚相加、棍棒相向,会在受害者身体上留下淤青、伤痕,甚至造成骨折、脑震荡等严重伤害。精神暴力则是无形的折磨,长期的辱骂、贬低、恐吓,会让受害者陷入自我怀疑,精神萎靡,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自卑等。性暴力更是对受害者身心的极大摧残,违背其意愿的性行为,给受害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

  家庭暴力的根源是什么?

  家庭暴力的根源错综复杂。传统性别观念作祟,部分人认为男性在家庭中占据主导地位,有权对伴侣进行控制。生活压力也可能成为导火索,当工作不顺、经济紧张时,一些人便将负面情绪发泄在家人身上。此外,部分人自身存在性格缺陷,如脾气暴躁、情绪管理能力差,稍有不如意便诉诸暴力。

  家庭暴力的伤害有哪些?

  家庭暴力对受害者的伤害是毁灭性的。对儿童而言,目睹或遭受家庭暴力,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他们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行为问题,如攻击性强、胆小怯懦,学习成绩也会受到影响,甚至成年后容易重复暴力行为模式。对于受害者伴侣,长期处于暴力环境中,会导致其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创伤,失去生活的信心与勇气。

 

  三、携手共进,共筑健康和谐家园

  “艾梅乙”防控与反家庭暴力工作,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政府应加大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完善“艾梅乙”检测与治疗体系,提供免费检测与咨询服务,为感染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与生活保障。同时,加强对家庭暴力的法律惩处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让施暴者受到应有的制裁。

  医疗机构要积极承担责任,医护人员需提升对“艾梅乙”的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专业、贴心的服务。在诊疗过程中,若发现家庭暴力迹象,应及时干预,为受害者提供庇护与帮助指引。学校也应发挥教育作用,将“艾梅乙”防控知识与反家庭暴力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观念与家庭观念,从根源上预防此类问题的发生。

  社区是连接家庭与社会的重要纽带,应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普及“艾梅乙”与家庭暴力相关知识,提高居民的认知水平。为受害者提供心理咨询、临时庇护等支持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社区的关怀与温暖。媒体则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通过公益广告、专题报道等形式,传播正确理念,曝光典型案例,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让我们以知识为武器,以关爱为桥梁,正确认识“艾梅乙”,坚决反对家庭暴力。共同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构筑起安全、健康、幸福的港湾,让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驱散阴霾,迎接美好的未来 。

 

(文章来源于网络)